我對甜點向來缺乏抵抗力,對於那種略帶苦味的黑巧克力更是愛不釋手。不過愛則愛矣,由於食量有限,加上不喜歡油膩感,能吃進肚子裡的甜食就變得十分有限。大學時期我養成晚間七點以後不再進食的習慣,那時只要時鐘指針超過七點,不論當天是否用過晚餐,甚至於夜間從事各項運動如籃球、長跑、游泳等,我都會儘量忍住不吃任何東西,實在餓得受不了,就買瓶全脂牛奶來喝。這麼多年來我的體重從未逾越正常標準,或許與那時的節食習慣有關吧。附帶一提,不吃晚餐其實有許多優點,其中之一便是不需為了「我該吃什麼」而操心,古代修行人有「過午不食」的規定,便是為了摒除旁騖,專注於修行。
話說回來,我雖然嗜食甜點,卻不喜歡一味偏甜的滋味。略帶點苦感的巧克力、甜度適中的奶酪,乃至清涼爽口的霜淇淋,都是我的最愛。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每當我興沖沖地跑去購買聖代、黑巧克力,或是提拉米蘇時,總習慣多帶幾份與同事分享,看著他人甜在口中的滋味,自己也覺得開心。所謂幸福,正是一剎那的感受。
「巧克力火鍋」,吃妳千遍也不厭倦的NO.1巧克力甜點。(攝於天母軟糖咖啡館)
|
「神仙醬拌花枝」,花枝本身沒有味道,但沙拉與沙茶調製而成的美乃滋卻格外吸引我,搭配盤底鋪設的洋葱一同入口,美味在嘴裡跳動。攝於陽明山山頂餐廳。 |
據聞,餐後甜點具有增進食慾的功用,這是因為甜食可以促進胃酸分泌的緣故。先不論此說是否有充足科學依據,我自己倒是頗為受用,往往嘴裡正享用著正餐,心裡已在想像餐後甜品的滋味。現代常見的甜點如巧克力、蛋糕、餅乾等均緣自歐洲,過去又稱為西點,曾是上流社會的象徵,如今拜物質文明發達之賜,享用甜點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。
我曾在新竹迎曦東城門附近的洋菓子店裡,品嚐過一種口感獨特的手工巧克力蛋糕,麵身沾滿帶有苦味的可可粉,外型與一般巧克力蛋糕無異,麵體卻包覆著自然流融的巧克力醬,以及整根熟成的香蕉,大口咬下,有一種苦中帶甜的滋味,而香蕉特有的果酸味,則恰如其分地中和了巧克力的油膩感,層次豐富,甜而不膩。這種美味在舌尖跳動的感受,大概只能用電影《食神》裡的經典名句「初戀的感覺」可以形容吧?我只差沒有脫掉襯衫在海灘上狂奔了(誤)!可惜的是,當初為這個店家所拍攝的餐點照片早已散佚,無法與朋友分享。
我個性率直,沒有備份硬碟的習慣,許多美好的記憶便只能封存在自己的腦海裡,這也是我選擇在網路上張貼文章的原因。
「和風章魚燒比薩」,塗得滿滿的美乃滋,以及滿滿的柴魚片,讓我有想趕快拍完嗑掉的衝動,同樣攝於天母。
|
同上,平非無奇的魚排簡餐,因為個人對美乃滋的偏愛,好感度增加,攝於北海岸。
|
綜合水果茶,酸甜淡雅的滋味,正可中和餐後的油膩感。攝於北海岸。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