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

【記遊】戀戀東海岸 豐濱鄉濱海梯田記遊(一)


位於花蓮縣南端的豐濱鄉港口部落,曾以濱海梯田景緻聞名。湛藍純淨的壯闊海景,因為金黃稻浪的點綴,變得更富詩意。然而這幅豐饒的東海岸風情畫,卻因灌溉水路年久失修、經濟結構改變,以及人口外移等因素,中斷長達二十年之久。近來豐濱鄉大力發展觀光事業,並邀請多位藝術家長駐此地從事創作;荒蕪已久的梯田則因渠道修復,開始萌發綠意,今年試種一三九號水稻成功,取名「海稻米」一號,封存在泛黃照片裡的豐饒回憶,似有穿越時空,以另一種面貌重現於世的跡象。


防風林所形成的狀似台灣島的甬道外,是波瀾壯闊的東部海岸。f/10, 1/125s, ISO-100。


石梯坪風景區海岸邊一處天然形成的小水灣。這裡的靜謐、壯闊與空曠,若非親臨其間,難以體會。f/18, 1/125s, ISO-100。


豐濱鄉石梯坪風景區裡的露營場域,旁邊設有公共衛浴設施。由於緊鄰東管處,環境清潔。從營地向遠方眺望,是湛藍無止盡的太平洋。f/10, 1/400s, ISO-100。

  【濱海梯田 文化瑰寶】
花蓮昔稱洄瀾。當蜿延曲折的花蓮溪水,即將注入太平洋的時候,受到海浪壓迫,形成溪水與海水相互沖激的奇觀,「洄瀾」因此得名。匯流入海是陸上每一條滴水的歸向,然而溪水在出海的剎那,卻得通過浪花無情的推擠才能成功。洄瀾一詞,似乎也隱喻著創業的艱難。

對於豐濱鄉港口部落的阿美族民來說,梯田復耕不單是為了恢復先祖留下的農耕文化,更要以嶄新的思惟,創造當地多元就業機會的窗口。事實上,豐濱鄉確實具有發展觀光事業的潛力。在碧海藍天的壯闊景緻下,眾多景點如星羅棋布般散落境內,包括磯崎海水浴場、長虹橋遊憩區、北回歸線標碑、石梯坪風景區,乃至具有鐘乳石奇觀的月洞,以及國內賞鯨濫觴的石梯港等,如此好山好水,即使走馬看花也足以讓旅人眼睛一亮,陶醉於東部海岸的鐘靈毓秀。至於豐濱鄉特殊的海岸農耕產業,則是當地最珍貴的文化資產。

海岸邊,原已荒蕪多時的梯田開始綻放綠意,港口部落特別邀請十多位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進駐,在此從事藝術創作。梯田上面擺設的桌梯,彷彿一種擺飾,又像是互動式的裝置。f/5.7, 1/160s, ISO-400。


看得出來稻子已收割過一期;擺放在沒有水的稻田間的桌椅,像在訴說著什麼故事。f/8, 1/80, ISO-400。

日暮低垂的海岸上,藝術家與雇工們正協力完成新的作品。其中一個人邀請我共進啤酒,此情此景此刻,我是真的想要放肆大醉一場。然後呈大字型的平躺在梯田上,聽任海浪與風聲在耳邊呼嘯。f/5.6, 1/320s, ISO-400。

  【結合觀光 創新行銷模式】
誠然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無論出發點是為了創造一份新的事業,或是找回先民流傳下來的生活智慧,想將廢耕超過二十年的荒地,重新整理成綠意盎然的良田,中間可能遇到的困難,是外界難以想像的。其中最現實的問題可能在於,昔日的耕作者年齡早已老化,水田復耕意味著他們再也拿不到休耕補助,又怕勞動力出現斷層,內心多少存有疑慮。

也因此,發起「港口部落水梯田溼地復育計畫」的主持人舒米.如妮,花了許多時間與當地耆宿溝通,期望取得眾人的同意,願意站出來共襄盛舉。隨著渠道修復,小規模試種高雄一三九號水稻成功,取名海稻米一號,他們再接再厲,擴大種植面積,並增加輪繖草與大葉田香等生命力強韌的水生植物。未來這項計畫將朝生態營造、達魯岸(阿美族語「田中工寮」的意思,詳情後述)再造,以及藝術創作三個方向實施,透過文藝創作及溼地生產互相結合,鼓勵族人回鄉創業。

9/23、9/24,港口部落即將舉行石梯坪藝術創作營與水梯田音樂季,此行恰好趕上表演藝術家們第一次正式的活動預演。以行動劇的表演方式,體現農民與房產投資客的對抗。「幣啦」是阿美族語「錢」的意思,照片裡,農民與投資客正對峙著。f/10, 1/250S, ISO-400。


飾演農民與投資客的雙方舞者雙方激烈碰撞著。f/7, 1/125s, ISO-400。


象徵水牛的舞者,正在泥土地上歡喜的打滾著,後方為飾演驅牛耕作的農夫。f/9, 1/200s, ISO-800。


飾演農民的舞者,亦步亦趨地走在泥土地上,彷彿如履薄冰。f/9, 1/200s, ISO800。


尾聲,飾演農民的舞者們手拉著手,在田梗上歡喜地歌唱著。f/10, 1/250s, ISO-800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